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示意图
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最新工程进展形象
一座坐落于著名的关中八景“灞柳风雪”之地的国家级会议中心,自2017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她以承接国际高端峰会和精品展览为目标,建成后将成为中西部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国际会议中心。
在2017年11月开工后,2018年5月30日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就已完成了主体结构封顶,那么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从场地移交到结构封顶,他是如何在短短6个月时间内创造了新的西安速度?有什么神器?
项目介绍
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三层,建筑高度51.05米,建筑造型和结构体系复杂,室内外挑空及夹层板区域多,设计施工难度大。同时工期紧迫,根据建设计划,结构专业比正常工程需压缩三个月时间提早出施工图。BIM辅助设计建造就成为解决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设计施工问题、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最佳技术,体现出了卓越的沟通效率、直观的可视化管理、协同化的信息整合价值,为高品质精益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设计BIM团队介绍
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由华润置地•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有限公司代建,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TJAD)BIM技术中心承担BIM设计。有15位BIM工程师负责专职管理,与内部各专业设计沟通协作的同时向施工单位技术深化团队提供技术支持。
二、设计BIM数字技术全程驱动工程建设
在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立BIM建筑模型、BIM结构模型、BIM电气模型、BIM暖通模型、BIM排水模型全程指导设计工作,一方面使各专业交叉设计工作前置,减少了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大量的错、漏、碰、缺问题;另一方面可通过建模更加直观的指导复杂构造节点设计。
建筑BIM模型
结构BIM模型
暖通BIM模型
给排水BIM模型
电气BIM模型
(一)同步技术缩短三个月时间
设计全过程采用BIM技术辅助,同步设计、同步建模、同步校核、同步反馈。实现分钟级修改反馈,最大化的利用BIM技术整合信息和联动修改的特点。通过这些措施,大大加快了设计进程,提前三个月出结构专业施工图纸,保障了超紧迫工期的要求。
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BIM设计工作流程
(二)方案阶段利用BIM解决复杂节点设计
在方案设计阶段利用BIM技术研究并解决主要矛盾。建筑、结构、机电、室内设计师在BIM中心三维模型的帮助下,对方案进行快速定位和表达,推敲重点细节、提升设计品质,为方案可行性和做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如利用BIM模型研究隔震状况下的楼梯井及复杂梁柱结合处节点细部构造,解决门窗洞口和机电管道与结构支撑碰撞问题,通过BIM模型寻找边缘吊顶形态对外部视线的影响等。
隔震支座与电梯节点详图
核心筒斜撑撞门后进行修改前后对比
结构腹杆、桁架避让管线修改前后对比
结构腹杆、桁架避让管线修改前后对比
(三)在“无柱空间”内实现“无管线空间”
充分利用三维模型快速信息整合、协调修改的特点,将机电设计前置,将现场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排查,并进行全专业管线综合,大幅减少施工空间不足、避免管线碰撞等问题。采用“无管线空间”机电设计原则,将所有机电管线隐藏翻折在复杂的桁架结构内,保证了建筑净空的完整性。
桁架内管线示意图
机房内设备及管线示意图(透视)
(四)设计BIM与施工三维无缝对接,快速实施施工深化设计
直接将同济设计院的BIM模型传递给钢结构施工单位中建钢构有限公司,采用三维对三维的数据交换形式将各专业交叉问题解决在建模过程中;采用建筑信息集中、问题统一协调的处理方式,大大地缩短了沟通反馈周期,施工深化设计效率大幅度提高。施工单位使用整合BIM模型指导现场施工,不仅对问题能快速精准定位且可提供复杂构造查看等辅助功能。BIM精细化的直观展示,大大加快了现场工程师和作业人员对图纸的透彻理解。
BIM模型传递示意图
配合钢结构施工结构优化前后对比示意图
配合钢结构施工机电管线进行翻折避让
三、BIM先进技术提升综合价值
(一)改变工程协同方式、提升沟通效率
全设计周期BIM技术应用打破了传统设计管理的局限,单一专业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与其他专业之间进行协同,比如在建筑布局时需要考虑相关机电管线落位、走向及由此带来的建筑净高不足、功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全设计周期BIM技术打破了以图纸为基础的沟通方式,提供了以模型为基础的多方对话平台,使项目建设相关各方在信息平等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大大减少了图纸互通、版本更迭带来的时间成本。
(二)可视化管理
利用BIM技术实现了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的可视化管理,让项目决策以最接近工程还原的模型效果为基础,大大提高了各方的工作效率。
来源:BIM学社
仅作分享交流